在我国历史长河中,谈及军事谋略,民间流传最广的两位智者无疑是三国时期的诸葛亮和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军师刘伯温。诸葛亮辅佐刘备,联合孙权抵御曹操,最终促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而刘伯温则是朱元璋统一中原、建立明朝的重要智囊。那么,诸葛亮与刘伯温相比,谁的谋略更胜一筹呢?从刘伯温后来所做的事情中,我们便能看出端倪!
民间一直有一句广为流传的话:“前朝军师诸葛亮,后朝军师刘伯温。”正是因为这句话,曾经让朱元璋专门给刘伯温出了个难题。话说大明王朝刚刚建立后的一天,朱元璋与刘伯温闲坐畅谈,话题很快转到了军事谋略方面,随即谈及了三国时期的传奇军事家诸葛亮。
君臣二人都对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赞叹不已!此时朱元璋突然想起了民间关于诸葛亮的一个神秘传说:诸葛亮生前拥有一本“无字天书”,这本书后来随他葬入墓中。传闻这本无字天书正是诸葛亮智慧的源泉。朱元璋心中顿生好奇,想要一探这本无字天书究竟有何神奇之处。
展开剩余78%然而,据史料记载,诸葛亮临终前曾再三叮嘱刘阿斗,要低调处理自己的葬礼。或许是担心死后有人盗墓,他嘱咐刘阿斗,丧礼时必须派四名精壮汉子,用全新的绳索和担架抬着他的灵柩出城,然后一直往南行进,直到绳索或担架断裂为止。想象一下,这等于让他们抬着灵柩行走一个漫长难测的时间。
那四名壮汉显然也心知肚明,于是他们抬了一整天一夜后,趁机悄悄割断了绳索,便地将诸葛亮埋葬了。但当他们回去向刘阿斗报告时,刘阿斗虽然不算聪明,却对这解释产生了怀疑。因为无论如何,新绳索和担架也不至于在短短一天一夜内断裂啊!于是他立刻召集人审问这四人,壮汉们无奈只得招供实情。
刘阿斗听后怒不可遏,认为他们违背了遗命与军师的遗嘱,一怒之下将四人全部处死。然而事后,他却猛然想起,自己竟然未曾询问过诸葛亮真正的安葬地点。自此,诸葛亮的墓地成了一个未解之谜。或许,这正是诸葛亮当年为防止墓地被盗,刻意设下的一个高明计策。
所以当时的朱元璋虽然心中渴望探寻诸葛亮的秘密,但又苦于找不到墓地位置。于是他决定用激将法,逼刘伯温去寻找诸葛亮的墓地,以此寻获那本传说中的无字天书。朱元璋对刘伯温说:“诸葛亮上知天文,下通地理,运筹帷幄,辅佐刘备三分天下,其谋略堪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朱元璋接着道:“然而如今民间盛传,前朝军师诸葛亮,后朝军师刘伯温。爱卿你与诸葛亮相比,到底谁更高明?”刘伯温听罢微微一愣,灵机一动,答道:“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言外之意是,诸葛亮虽神机妙算,却只能治理三国蜀国,而自己则辅佐陛下统一了整个中原大地。
这话中的分量不言而喻。朱元璋听后当即转话锋,笑道:“既然爱卿自信如此,朕听闻诸葛亮墓中随葬有无字天书,不如你亲自去寻回这宝贝,否则便是妄自尊大的欺君之举!”刘伯温一听,知道麻烦大了。
不过他仍然巧妙推脱:“陛下,这可是为难微臣了!按大明律法,擅自掘人坟墓,轻者流放三千里,重者处以绞刑!”朱元璋笑着连连摆手:“朕赦你无罪!”无奈之下,刘伯温只好奉旨出发,带人寻找诸葛亮墓地,心里却暗自好奇那墓中究竟藏着什么秘密。
经过多番努力,刘伯温一行终于在定军山附近找到诸葛亮墓地。刚到墓前石阶处,就见一块刻着“吾知无人到”的石碑,刘伯温忍俊不禁,笑道:“神机妙算的诸葛亮也有算错的时候,他以为没人能找到他的坟墓,没想到却被我找到了。”
推倒石碑继续前行,不久又见一块刻着“只有伯温到”的石碑,这让刘伯温大吃一惊,立刻跪拜石碑前连声谢罪。正当他准备起身时,又发现石碑底下有行小字写着:“伯温盔带行礼,脱盔而起。”此言让刘伯温彻底敬服诸葛亮,原来诸葛亮怪他戴盔甲行礼不敬,便立刻卸下盔甲,重新行礼。
后来,刘伯温为了寻得无字天书,命人挖开墓穴。刚挖开表层泥土,便发现另一块石碑,上书:“吾墓后世无人盗,只有伯温盗,吾知后世有你,你知后世有谁?”这让刘伯温坐立难安,因为他根本不知道自己死后会有谁来盗墓。
进入墓室后,却只见七口盛油大缸,彼此相连为照明所用。油几乎耗尽,只有最后一缸里尚存少量。刘伯温心想:诸葛亮再聪明,也没预料到灯油会耗尽吧!于是命人四处搜寻所谓的无字天书,结果却一无所获。反倒在角落石板上见一行字:“小刘小刘,赶快添油。”
话音刚落,墓中灯火因油尽骤灭,顿时一片漆黑,刘伯温恍然大悟,急忙命人添满七口油缸,灯光重新亮起。自此,他不再追寻无字天书,随即将墓穴重新封好,返回向朱元璋复命。
从那以后,刘伯温对诸葛亮深感敬佩,明白自己在这位军师圣人面前根本算不得什么,没资格与之相提并论。于是,他告老还乡,潜心修行。也正是这份谦逊,让他终获善终。若非如此,谁知道朱元璋最终会不会因此而对他动手呢?这或许也可以说是诸葛亮在关键时刻救了他一命。
发布于:天津市佳禾资本-杠杆股票-正规配资-免息配资开户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