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李征兄讲的古玉基础玉器知识,我留意观察了一下,基本上常保持的人数是在140人左右,如果算上路过看几分钟的,大约是350人左右。李征兄的这些课程和玉器基本知识内容,是他十来年学习的积攒和体会分享,虽然喜欢玉器的人很多,但是确实绝大部分人是不具备学习能力的,从现实课程中的现象就可以明显的感知到。包括最近很多来到2、3群的朋友,很多人发的玉器确实是不具备玉器的基本常识,所发的工艺品连仿古玉的水平都不到。我就在想一个问题,喜欢一件事物,又不想去学习,又控制不住手的去买,那么这种喜欢的结果是什么?玉器收藏绝对不是靠你认识一个感觉差不多的人,或者随便走两个古玩店,看两本不知所谓的书就行的。这个小门类的难度高的可怕,如果身边没有非常好的环境,没有家学渊源,短期内想走入到古玉收藏的轨道上来,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还是希望喜欢玉器的朋友可以多看一些基本的学习内容,不要上来就执迷于买几件东西你们帮看看真假,值多少钱。如果抱着这种心态,基本上就远离古玉之路了。
图片
图片
喜欢商周玉器,要理解在商周这个时期,器型有哪些,纹饰布局有哪些,如果再深入,那么就要了解纹饰的工艺是如何来的,和仿品的工艺区别在哪儿,如果连这种基本的常识都不具备,也不去学习,那么您发的那些工艺品就是贻笑大方。例如这只仿商代的虎,属于当下市场上普遍的仿商周的玉器品种,我说的品种是工艺特征,目前市面上比较多的一个品种就是皮壳比较麻,比较油腻的品类,这类打磨方式模仿的是粗糙的商周打磨现象。对于这类仿品来说,在大量记忆馆藏商周玉器的基础上,要仔细辨别这类玉器整体打磨的痕迹的绝对现象。古人的工具因为就地取材,磨损消耗会很大,同时,因为工具的非统一制式加工而来,工具的多样性就会丰富,叠加上手工锉磨的力度不均等因素,势必会造成锉磨和你比较粗糙的玉器上的皮壳不会出现非常绝对性的一致现象,比如,头部是这种锉磨痕迹,身子和尾部也是。正面和侧面一样,等等。
图片
只有当今的目数一致的砂条,仿古者为了统一皮壳,实现皮壳的一致性,甚至是为了仿光泽度的一致,才会用目数差不多的油石从头到尾的打磨,在这类粗糙打磨的玉器上,还有一个比较明显的特点,就是会让很多线条的沟沿处出现重度磨损,沟沿边缘和平面皮壳形成无差别的打磨痕迹。
图片
在这类仿古玉器上,电动砣加工线条是常见现象,不排除有人会用砂条对线条进行锉磨,把电动砣的痕迹抵消 一下,这里的观察重点就在线条沟边沟底的绝对一致性,甚至是线条形状的绝对一致性,为什么要这么理解,因为当下做仿品的工具是制式的工具,目数想同,磨损痕迹基本想同。
图片
古玉的表皮,因为反复锉磨,甚至不断变换细腻程度不一的工具进行打磨,势必造成皮壳上痕迹的不绝对性,同时,因为工具有别于目数一致的油石,打磨后留在表面的团状凸脊不会过于多,也不会过于明显,因为那种团状凸脊是玉石内部存在的硬性颗粒无法用当时的工具打磨平整。而仿古用的电动砣,或者是目数一致的油石,是对玉石材质进行切削,这种切削会在表面留下比较多的团状凸脊,因为油石上的沙粒不断在不同位置切削,团状凸脊就会无差别呈现。
图片
图片
这种无差别存在的团状凸脊的状态,是违反工具和工序的存在,在看到这类玉器时要留意这个问题。
图片
仿古工具目前来说无非两种,一种电动砣,一种是油石,线条内去看是否有电动砣痕,表面上去看是否有目数一致的油石痕迹。二者结合,基本上玉器的工艺也就观察全面了。
图片
对很多行家来说,一件仿古玉器摆在面前,会说皮子薄了,油腻了。背后的原因却很少去想,甚至说自己也不知道具体为什么。其实原因很简单,无论仿古玉器的表面粗糙还是细腻,一定是违反了工具、工序的原因,这两个环节里去找问题。
图片
当我们从一件玉器的表面上,只要看到应该由不同的工艺带来不同的痕迹不存在,只存在任何边边角角都一样的工具痕迹的时候,这件东西其实就可以定性了。但是这个难点在于对于老锉磨痕迹的记忆。如果对老的皮壳状态,锉磨痕迹记不住,脑海里没有印象,很难再去深入去理解皮壳形成的原理。这是由表及里的深入问题。
图片
一件比较差的仿品,如中低档仿品可以看到很多痕迹不合理,一件用心制作的高端仿品则需要从玉器上找到致命破绽,这种技术的提升就需要从低到高逐渐过渡,当自己对仿品掌握了七八成,剩下的两三层就是靠探讨,请教,才能突破的,这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
图片
图片
仿品种类很多,造型纹饰也很丰富,叠加上玉石材质的多样性,化学药品腐蚀的多样性,我们要从中找到最确定的鉴定方式,这个方式除了工艺痕迹目前没有第二个方法,工艺痕迹看似复杂,只有两种,砣和锉磨。
图片
当对锉磨痕迹理解深入,知道锉磨工艺的本质内容的时候,一张图只要清晰,几个位置基本上就可以锁定答案,尤其是商周玉器。春秋战汉反而要略微复杂,因为会有砣,锉磨,砣和锉磨结合的痕迹,需要加以细致区别。这也就是为什么不推荐朋友去研究造型,纹饰,甚至更多稀奇古怪的鉴定方式的原因。包括很多人追求古玉鉴定一招鲜,甚至想有个什么小窍门就能走遍天下,古玉鉴定是一个综合的技能,砣,锉磨(刻画)鉴定新老,造型纹饰沁色判断是否完整,是否动手,这些综合的内容需要在鉴定一件玉器上不断反复验证,才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工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佳禾资本-杠杆股票-正规配资-免息配资开户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